中新社北京8月23日電 題:臺灣“大罷免”塵埃落定 民進黨當局政治惡斗當休矣
中新社記者 容海升
臺灣“大罷免”結果23日塵埃落定,兩輪32個“罷免案”均未獲通過。臺灣社會出于理性的選擇,用選票傳遞出清晰民意:反對政治惡斗、關切民生福祉。
“大罷免”是民進黨當局為實現(xiàn)其“一黨獨大”野心而挑起的政治惡斗。
臺灣地區(qū)立法機構現(xiàn)有113席民意代表,民進黨以51席居于少數(shù)。民進黨當局領導人賴清德在施政過程中受到藍白陣營制約,故企圖通過“大罷免”扭轉臺灣地區(qū)立法機構“朝小野大”局面、奪回“完全執(zhí)政”地位,打壓政治異己,推進“臺獨”分裂。
有輿論表示,臺灣的“民主”正加速墜落,淪為失控的“斗獸場”。島內民眾已然認識到,若臺灣政壇失去在野黨制衡,兩岸關系勢必進一步惡化,臺灣恐被民進黨當局推向兵兇戰(zhàn)危的險境。
“大罷免”也是民進黨當局欲掩蓋其施政無能、轉移社會關注焦點而進行的政治操弄。
違背民意拋出所謂“17項策略”阻撓限制兩岸交流;臺風過后不積極救災反而冷血面對災民;不顧產業(yè)界用電需求執(zhí)意打造所謂“非核家園”;加大對美軍購、用臺積電討好美國;面對美方高關稅無原則退讓……樁樁件件使得島內民眾對賴清德施政表現(xiàn)滿意度大幅下滑。
島內民眾早已看破,“大罷免”雖表面上由“民間團體”發(fā)起,實則是民進黨當局在背后策動。民進黨當局無視渴望發(fā)展經濟、改善民生的民意,一意孤行撕裂臺灣社會,激起了民眾的不滿與反感。
尤其是賴清德在所謂“團結十講”中發(fā)表“打掉雜質”等激進言論,煽動民粹、制造“綠色恐怖”,更使藍白陣營及中間選民凝聚出“對抗賴清德”的共識。因此,“大罷免大失敗”并不令人意外。
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。民進黨當局若繼續(xù)沉溺于政治惡斗,終將被島內民意洪流滌蕩。廣大臺灣同胞唯有攜手打破“綠色威權”,方能真正守護家園的安寧,回歸發(fā)展的正軌。(完)
網站簡介 / 廣告服務 / 聯(lián)系我們
主辦: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
Copyright 2001-2024 By 977696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