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夏經緯網8月11日訊:據(jù)臺灣“中時新聞網”報道,美國日前宣布對臺灣地區(qū)課征20%“對等關稅”,但賴當局至日前深夜才“畫重點”說是在原有待遇(MFN)關稅再加上20%的疊加計算方式,遭外界狂轟黑箱。對此,臺灣“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”連賢明10日直言,若臺灣真要爭取到免疊加,勢必得付出數(shù)千億美元的投資或采購作為交換條件。
連賢明10日在社交平臺表示,不疊加關稅是“例外”,全球僅歐盟與日本在談判中成功爭取到此條款,韓國即便對美投資高達3500億美元,仍沒換到不疊加的待遇。若臺灣當局真要爭取到免疊加,勢必得付出數(shù)千億美元的投資或采購作為交換條件,必須先思考社會能否承受。
連賢明提醒,疊加關稅對臺灣地區(qū)傳統(tǒng)產業(yè)沖擊最大,這些產業(yè)近年已在匯率、稅率上承受壓力,當然盼臺當局談到更有利條件;而談判中能否納入不疊加條款,將是努力方向,但必須認清美方“低稅率換大投資”的現(xiàn)實規(guī)則。
連賢明說,“韓國花3500億美元投資美國都換不到不疊加,臺當局若真想要這條款,能不能接受幾千億美元的代價?”這才是必須面對的核心問題。
網站簡介 / 廣告服務 / 聯(lián)系我們
主辦: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
Copyright 2001-2024 By 977696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