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26日,美國國防部發(fā)布消息稱,美國務院已批準總額19.88億美元的對臺軍售,包括“國家先進地空導彈系統(tǒng)”和相關雷達系統(tǒng)。對于該消息,中國外交部、國臺辦均予以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,并闡明個別武器裝備無法改變祖國統(tǒng)一的歷史必然。
不過從戰(zhàn)術層面看,此次軍售仍有值得關注的細節(jié)。據(jù)了解,本輪軍售有兩個重點,其一是價值11.6億美元的“國家先進地空導彈系統(tǒng)”,其二是價值8.28億美元的預警監(jiān)視雷達系統(tǒng)?!?/p>
先看雷達,總共兩套,一個是在L波段工作的AN/TPS-77遠程監(jiān)視雷達,一個是在S波段工作的AN/TPS-78空中監(jiān)視雷達。兩款雷達監(jiān)測目標是解放軍軍機及導彈,探測距離最遠將近500公里。其中AN/TPS-78還因優(yōu)化了濾波性能,可部署在臺灣地區(qū)西海岸,以補強風力發(fā)電機葉片對臺軍“愛國者”及“天弓”系列的干擾。
再來看“國家先進地空導彈系統(tǒng)”,臺軍此次采購三套,用于關鍵設施的防空。該系統(tǒng)的特別之處在于,可將掛載戰(zhàn)機上的空射導彈在地面發(fā)射。該功能頗為雞肋,畢竟武器裝備“術業(yè)有專攻”,空射導彈與地空導彈在設計上各有側重,恰當使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。
但對臺軍而言,這一“雞肋裝備”卻頗具實用性,因為面對解放軍攻勢,臺空軍并不一定能夠起飛。有了這套系統(tǒng),就可在臨戰(zhàn)之時,將空軍用不到的彈藥再利用。另外,臺軍還首次采購了超過100枚增程版AIM-120空空導彈,這既是給臺空軍加彈藥,也是給地面防空部隊充實庫存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不管多么先進的雷達,其功能設定上都是以探測、預警為主,裝備本身的攻擊屬性不強。然而防空系統(tǒng)雖然有“防守”之名,但在實際使用中卻可以變化出不少花樣。防守之盾,也是進攻之矛。
以往美臺軍事交易中,“自衛(wèi)性”是雙方強調的重點之一,以盡可能避免刺激解放軍。近年來情況發(fā)生變化,從美方智庫到美軍人士,再到島內綠營政客,均更加強調“威懾性”,如“不對稱作戰(zhàn)”“豪豬戰(zhàn)略”“刺猬島”“源頭打擊”等概念的提出,都具有強烈的進攻性和報復性。
此外,戳穿臺軍“防空偽裝”更有力的事實是,在兩岸巨大的軍力差距面前,臺軍根本防不住解放軍。其中兩類裝備最為典型。
一個是負責“踹門”的第五代隱身戰(zhàn)機。解放軍已多次釋出殲-20戰(zhàn)機巡臺的信息,但臺軍方公布的監(jiān)測記錄上從未出現(xiàn)過殲-20,這證明其無法有效探知解放軍隱身戰(zhàn)機動態(tài)。況且,除了殲-20之外,解放軍在航母載具上起降的新一代隱身艦載機也呼之欲出。連“看”都“看不到”,遑論防守?
另一個是“量大管飽”的火箭炮。臺軍退役將領帥化民曾表示,相比其他高精尖裝備,解放軍的火箭炮“最不起眼”,但射程可以達到500公里,完全可覆蓋臺灣的東西海岸。更重要的是,解放軍的火箭炮除了成本低、發(fā)射快、數(shù)量多等優(yōu)勢外,精度也很高,甚至具有機動變軌飛行能力,很難被攔截。
這里還沒有談到解放軍制電磁能力等干擾手段。可以說,解放軍對于“臺獨”武裝已經做到“想打哪里打哪里”的程度。而解放軍打擊能力的有效性正是臺軍防空系統(tǒng)虛偽性的最好證明。
這就出現(xiàn)了一個詭異的局面,雖然防不住,但臺軍還是在持續(xù)增加防空導彈的數(shù)量,顯然臺美布局重點根本不在防空,而在導彈。
種種跡象表明,臺美勾連所擬定的“防守策略”并非“你打我防”,而是“互相對打”。尤其在戰(zhàn)時雷達系統(tǒng)、定位系統(tǒng)喪失功能后,臺軍要做的,可能是不設定攻擊目標的“清空彈夾”。
所謂“防空導彈”的意義根本不在于防,而在于攻,以給大陸制造更大的損失和麻煩。濫殺無辜的亂射,才是“豪豬”的“毒刺”,才是島內“臺獨”勢力與外部干涉勢力不顧后果的“毒計”。
面對臺美軍事勾連,中國大陸除了在原則與道義上,譴責美方“以臺制華”“以武助獨”“說一套,做一套”、譴責臺方妄圖“倚美謀獨”“以武謀獨”之外,更重要的是,進一步勒緊包圍圈,強化對臺島武裝布局的掌控,一旦重錘落地,必是利劍穿心,絕不給“臺獨”武裝施放“毒刺”的機會?!緛碓?海峽之聲微信 文/大力】
網(wǎng)站簡介 / 廣告服務 / 聯(lián)系我們
主辦: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(wǎng)
Copyright 2001-2024 By 977696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