雄風二型反艦飛彈
臺當局民意機構本周密集排審各部門預算,朝野黨團依日前共識,八大委員會要在周四(30日)前完成所有單位的預算審查,除周二會議外,八大委員會加緊排審預算,防務外事委員會連排3天審查防務部門相關預算,朝野“立委”針對防務部門預算提案高達千案之多。
臨時會議程 待1月9日后
民進黨黨團干事長劉世芳昨表示,2022年度總預算案得在明年1月28日前三讀,勢必要開臨時會處理,但臨時會時程可能在1月9日臺中第二選區(qū)“立委”補選、臺北市中正萬華區(qū)“立委”林昶佐罷免投票結束后,再斟酌時間。
國民黨“立委”溫玉霞就防務部門預算提案指出,海軍明年度計劃采購的魚叉飛彈,從32組驟增為100組,雄二、雄三等臺造飛彈則以特別預算增加采購,因應飛彈大量增加,海軍海鋒大隊計劃擴編至20個中隊。
溫玉霞質疑,海軍原規(guī)劃在3個會計年度之內籌建4.5個海鋒機動中隊,2021年成立1個中隊,2022年成立1.5個中隊、2023年成立2個中隊,當初計劃由“汰除艦艇兵力”支應。如今暴增為20個中隊,多出來的15.5個中隊人力從何處募集?她因此提案,凍結100萬元(新臺幣)。
軍方官員坦言,海軍擴編岸置飛彈部隊,人員進用與訓練確有待克服。
自產飛彈不夠 舍不得打
民進黨“立委”蔡適應則提案,海軍自2019年至2021年飛彈實彈射擊統(tǒng)計中,有少數彈種并非每年都射擊,連自行研制生產的雄二飛彈、雄三飛彈亦有類似狀況,訓練量明顯不足,蔡適應聯署提案,主張減列明年度訓練預算200萬元,要求海軍重視問題。軍方官員表示,由于臺“中科院”量產雄風飛彈數量不夠,海軍才舍不得打實彈。
無人機抗風力 “立委”存疑
國民黨“立委”陳以信提案,陸軍需求50套“戰(zhàn)術型近程無人飛行載具”,委托“中科院”生產制造,用于聯合兵種營在反空降與灘岸殲敵的偵搜能力,陸軍建案時,功能需求載明要能抗6級風力,但從臺中彰濱沿海往北到桃園、新北沿海,長年風速在6級以上,無人機偵搜功能仍待厘清,因此提案凍結1000萬元,待防務部門提出書面報告并經同意后,始得動支。
另陸軍移撥15架UH-60M黑鷹直升機給空軍,再分別移撥各15架給空勤總隊及空軍后,現僅余30架。空軍原擬將其中5架改裝具備夜間海上搜救能力,但因改裝報價太貴,決定直接向美方買新機,此舉引發(fā)朝野“立委”關切。有“立委”提出主決議,若是空軍確定如此進行,就應將5架原屬陸軍的黑鷹直升機歸還陸軍,并且要在2個月內提出書面報告,送交委員會。
主辦: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
Copyright 2001-2024 By 977696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