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網(wǎng)8月26日電 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、副部長,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廣華26日介紹稱,“三調”結果顯示,2019年末全國耕地19.18億畝,從全國層面看,實現(xiàn)了規(guī)劃確定的耕地保有量目標。
資料圖:農民搶抓晴好天氣忙春耕。袁選國 攝
26日,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(shù)據(jù)成果新聞發(fā)布會召開。會上,有記者提問:從“三調”數(shù)據(jù)看,全國現(xiàn)有耕地19.18億畝,“二調”以來的10年間減少了1.13億畝,下一步將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來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?
對此,王廣華稱,黨中央、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耕地保護。2017年國務院印發(fā)公布的《全國國土規(guī)劃綱要(2016-2030)》,按照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總體要求,統(tǒng)籌平衡支撐經濟社會發(fā)展、脫貧攻堅、農業(yè)結構調整和生態(tài)建設等目標,確定了2020年和2030年的耕地保有量目標,分別是18.65億畝和18.25億畝?!叭{”結果顯示,2019年末全國耕地19.18億畝,從全國層面看,實現(xiàn)了規(guī)劃確定的耕地保有量目標。
王廣華指出,從“三調”數(shù)據(jù)看,“二調”以來的10年間,全國耕地地類減少了1.13億畝,在非農建設占用耕地嚴格落實了占補平衡的情況下,耕地地類減少的主要原因是農業(yè)結構調整和國土綠化。過去10年的地類轉換中,既有耕地流向林地、園地的情況,也有林地、園地流向耕地的情況,結果是,耕地凈流向林地1.12億畝,凈流向園地0.63億畝。
王廣華表示,耕地流向園地等農用地中,有的破壞了耕作層,有的沒有破壞,“三調”專門對此進行了調查標注,全國共有8700多萬畝即可恢復為耕地的農用地,還有1.66億畝可以通過工程措施恢復為耕地的農用地,如果需要,這部分農用地可通過相應措施恢復為耕地,但要付出經濟和社會成本。因此,只要統(tǒng)籌安排,嚴格管控,完全可以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。但絕不能掉以輕心,必須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,守牢耕地紅線。
一是,結合各級國土空間規(guī)劃編制,以“三調”成果為基數(shù)、底圖,按照應保盡保原則,合理確定各地耕地保有量目標,嚴格劃定永久基本農田,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。
二是,建立健全耕地保護目標責任考核機制,壓實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目標責任。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,層層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,實行剛性指標考核,黨政同責。國家自然資源督察機構將進一步加強監(jiān)督,對在耕地保護方面有令不行、有禁不止、失職瀆職的,要嚴肅追究責任。
三是,對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。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棉、油、糖、蔬菜等農產品生產,永久基本農田按糧田管理。嚴格用途管制,堅決遏制耕地“非農化”,嚴格管控耕地“非糧化”。從嚴控制耕地轉為林地、草地、園地等其他農用地。
四是,在“三調”初步評價的基礎上,正在組織各地逐地塊開展耕地開發(fā)適宜性論證,確定可開發(fā)的耕地后備資源,合理安排開墾。
五是,規(guī)范完善耕地占補平衡,嚴把補充耕地質量驗收關,將所有補充耕地逐地塊落圖、入庫,公開接受全社會監(jiān)督,確保補充耕地數(shù)量相等、質量相當。過去3年,已組織過3次占補平衡的全面核查,目前,已經在部門戶網(wǎng)站向全社會公布了1.7萬多個補充耕地項目與地塊信息,接下來還將繼續(xù)公布。
網(wǎng)站簡介 / 廣告服務 / 聯(lián)系我們
主辦: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(wǎng)
Copyright 2001-2024 By 977696.cn